最近幾年,隨著國家對革命歷史、農村、少兒、軍隊現實題材文藝創作的高度重視和政策扶持,我國電視劇生產在題材結構上正在發生重要變化,農村現實題材創作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所提升。由浙江睿宸影視制作有限公司等出品的36集電視劇《麥香》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段播出,贏得了廣泛好評。《麥香》聚焦退伍軍人返鄉創業的時代主題,弘揚奮斗精神,刻畫典型人物,描繪了一幅鄉村振興的時代畫卷,代表了農村現實題材創作的新收獲。
現實主義精神與時代主題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現實主義文藝創作要善于傳達時代之先聲,勇于揭示時代面臨的現實問題。電視劇《麥香》之所以受到廣泛歡迎,正在于它以現實主義精神展現了時代主題。
在電視劇《麥香》中,男主人公云寬從軍隊退役后,主動申請回到生他養他的故鄉落雁灘。云寬充分發揮自己在部隊拓展的視野,發動村民,充分挖掘當地的區位優勢,建碼頭、建新橋、搞運輸,把穿越村里的甌江,發展成全鄉乃至全市的通道。此后,云寬積極籌建飼料廠,開設養鴨場、醬菜廠等,打造農副產品深加工的產業鏈,致力于提升落雁灘農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麥香》將退伍軍人的事業選擇同鄉村振興的時代主題有機結合在一起,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強軍興軍開創新局面,我國退役軍人的管理保障成為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麥香》謳歌了軍人的信仰與榮耀,昭示了退伍軍人在廣袤的農村將大有可為。農村不僅是他們自身血濃于水的故土家園,而且更成為他們退伍之后繼續實現自己人生夢想的新的舞臺與天地。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麥香》創作團隊深刻體會到轉業軍人在政府、企事業單位以及農村發展過程中起到的不可忽視的帶頭作用。一名創作人員說:“我希望讓觀眾更多地了解退伍軍人在各行各業的貢獻,這個群體真正發揮了他們在部隊中敢沖、敢干、敢擔當的精神,有能力也有沖勁去帶領民眾致富,我們希望讓每一個觀眾想起退役軍人的時候,心中都會油然而生尊重與崇敬。”
在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今天,鄉村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鄉村尤為突出,鄉村振興成為我國農村發展的主旋律,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業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電視劇《麥香》之所以引人注目,就在于該劇通過敘述退役軍人云寬回鄉建設的歷程,深刻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要振興鄉村,需要更多如云寬這樣的優秀人才,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鄉村振興這一偉大歷史進程中。
塑造豐滿的典型人物
“典型人物所達到的高度,就是文藝作品的高度,也是時代的藝術高度。只有創作出典型人物,文藝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揭示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是農村現實題材創作的重要指導。
電視劇《麥香》重點敘述女主人公麥香的成長史和奮斗史,成功塑造了麥香這樣一個充滿時代氣息的典型人物。劇作中女主人公麥香,出身于軍人世家。麥家墻上掛滿的軍功章和梁上的紅綢,代表著麥家的精氣神,是麥家最神圣的地方。正是在這樣一個充滿軍人的榮譽感和使命感的家庭環境中,麥香雖然只是一個柔弱的江南女子,但卻具有軍人般的倔強性格。軍人那種永不服輸的精神品格,成為麥香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理想和信念。麥香甚至立下誓言,在她這一輩子中,非軍人不嫁。當丈夫金天來在部隊因抗洪搶險英勇犧牲之后,又把弟弟麥收親自送到部隊中去。劇終麥香作為優秀鄉鎮企業家被邀上臺領獎,麥香坦言自己特別激動,因為在自己家掛軍功章的墻上,終于有一塊可以掛上自己獎狀的地方了。
電視劇《麥香》海報 浙江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供圖
云寬的形象塑造也在坎坷與磨難中不斷豐滿。他心愛的麥香,由于父輩的恩怨而被拆散。當二人歷經坎坷而再度相聚時,卻謠言四起,云寬因此最終在村主任競選中以一票之差遺憾落選。面對挫折,云寬以一個軍人應有的胸襟自勉,他不但沒有因此氣餒,反而表態如果村委會還用自己,自己一定會繼續工作。云寬的軍人意志和坦蕩胸懷,終于重新贏得了鄉親們的信任。在罷免了貪污受賄的村主任石小樂之后,經過全體村民表決,云寬順利當選為新一任村委會主任。新官上任的云寬,積極規劃建立一個農工商聯合體,并著手修繕村里的老房子和渡口,充分挖掘當地的青山綠水資源,開發旅游資源。落雁灘的前景,充滿了無限的希望。
恩格斯在致斐迪南·拉薩爾的信中指出:“主要的出場人物是一定的階級和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們時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們的動機不是來自瑣碎的個人欲望,而正是來自他們所處的歷史潮流。”在影視劇創作中,主人公不僅是故事情節的發起者和推動者,而且是劇作所表達的價值觀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因此,電視劇《麥香》里的麥香對軍人榮譽的愛慕與堅守,使得全劇擺脫了那種“小鮮肉”的柔靡之風,而洋溢著一種天行健、自強不息的陽剛之氣。面對父輩恩怨的困擾、愛情的坎坷和事業的挫折,美麗善良的麥香,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愛恨,有夢想,也有內心的沖突和掙扎,但是對軍人的榮譽和自己的生命理想,始終不拋棄不放棄,以軍人般的骨氣和底氣,以滴水穿石的努力和意志力,化解父輩的恩怨,與云寬攜手,帶領村民艱苦奮斗,走上了新農村建設的致富之路。
《麥香》不僅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也有濃烈的浪漫主義情懷。麥香出場時“渡娘”的角色設計匠心獨運。在江南水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渡娘,隱喻了麥香對軍人榮譽的堅守執著和風雨無懼的勇敢性格,而擺渡則彰顯了她帶領鄉親奔向美好生活的博大情懷,體現了江南水鄉特有的情韻。
鄉村振興的新畫卷
由于消費主義文化的影響和機械化生產,一段時間以來國內的都市劇、偶像劇、古裝劇和玄幻劇等娛樂類作品,在我國電視劇的題材類型中占比很大,農村題材電視劇創作則相對匱乏,據不完全統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產發行的農村題材電視劇約千部,每年農村題材電視劇獲準發行的部數和集數的占比,均未超過百分之十,有時甚至在百分之二三徘徊。
值得注意的是,農村題材電視劇雖然創作數量不多,卻涌現出一批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優秀劇作。這提醒我們,農村現實題材創作仍然是一片應當深耕的廣闊田野。
大抵而言,改革開放以來的農村題材電視劇創作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農村題材劇作大多揭示出農村的落后與改革發展的矛盾,表達了創作者的改革意識和憂患意識。第二階段從新世紀至今,由于“三農”問題日益突出,自2004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6年聚焦“三農”問題。農業基礎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后,最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要加快,“三農”問題成為中國改革的焦點問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諸如《苦楝樹開花的季節》、《喜耕田的故事》、《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大村官》、《青戀》、《歲歲年年柿柿紅》等作品,側重于表現在村干部的帶領下,村民們如何改變其貧窮落后面貌,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致富之路。
麥香的弟弟麥收在部隊得了軍功章,村里敲鑼打鼓給麥香家貼上了對聯。圖為電視劇《麥香》劇照。 浙江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供圖
《麥香》充分汲取了新世紀以來農村現實題材電視劇在主旋律創作倫理化、類型化方面的成功經驗,圍繞著“軍功章”展開激烈的博弈,故事也因此波瀾起伏,充滿引人入勝的戲劇張力。《麥香》展現了1980年以來長達30年的鄉村改革史,這也正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發生巨大變化的歷史時期。一方面,劇作沒有回避農村存在的矛盾與困難,體現了主創人員直面農村問題的現實主義勇氣;另一方面,劇作以濃墨重彩的篇幅,生動詮釋了我們這個時代的鄉村建設正在走向美好的未來,體現了積極反映人民生活的使命感。
根本固者,華實必茂;源流深者,光瀾必章。電視劇《麥香》的熱播,雄辯地說明,真正深入農村社會,扎根農村土壤,塑造出具有時代意義的典型人物,借鑒一切可資借鑒的敘事方式,我們的農村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是可以表現鄉村振興這一偉大的時代畫卷,是可以深入人們的精神世界、觸及人們的靈魂、引起人們思想共鳴的。這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需要,也是人民精神文化的需要。
《麥香》實景拍攝于山清水秀的浙南麗水,這種實景拍攝有深刻意義。2003年,習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委書記任上部署了“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16年來,浙江持續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精心呵護綠水青山,繪就了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有機融合的鄉村振興新畫卷。在浙江拍攝電視劇《麥香》,使《麥香》成為我們這個時代鄉村振興步伐的一個歷史側記。
作者: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浙江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