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百年未有之大流疫相互交織、疊加共振,日益增多的全球性威脅和挑戰成為各國發展面臨的共同難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既為中國經濟發展開辟了新空間,也為世界經濟復蘇增添了新動力,為各國應對挑戰提供了新思路。
為世界解決共同面臨的難題指明了實踐路徑。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世界經濟陷入大衰退,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碎片化加劇,各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加不穩定不確定。中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立足國內循環實現規模經濟,夯實參與國際經濟分工的產業基礎,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走出一條由內而外、內外結合的發展路徑,為世界各國特別是大型經濟體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啟示和借鑒,為解決共同面臨的發展難題提供了“中國智慧”。
為世界抵御共同面臨的風險提供了思維方法。一是系統觀念。通過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這對于各國更好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風險挑戰,全面協調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二是主動意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這種主動迎接挑戰而非被動應對危機的意識,對各國積極擺脫困局、實現經濟復蘇至關重要。三是辯證思維。新發展格局突出強調整體與部分、國內與國際、安全與發展、當前與長遠等各種關系的辯證統一,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與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最新成果。
為世界經濟復蘇繁榮打開了機遇之門。新發展格局將有效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為疫情陰霾中的世界經濟增添一抹亮色,為疫情消退后的全球復蘇發展提供強勁動力。習近平主席在2020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對話會主旨演講中強調:“我們絕不會走歷史回頭路,不會謀求‘脫鉤’或是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而是全面擴大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其“新”就新在從“以外促內”轉為“以內促外”,必將通過更有效率地實現內外市場聯通、要素資源共享,讓中國的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和共享的市場。
原載《當代世界》202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