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社区_国产欧美精品在线_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_日韩在线欧美_男女免费视频_国产视频中文字幕

破解“世界之問”的中國方案

來源:《求是》2021/01 作者:《求是》雜志編輯部 2021-01-01 15:12:30

破解“世界之問”的中國方案

《求是》雜志編輯部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合作還是對抗?開放還是封閉?互利共贏還是零和博弈?

  這一系列“世界之問”、“時代之問”,是整個世界都在思考的問題,也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在思考的問題。2017年1月18日,繼前一日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開幕式發表關于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性演講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內瓦萬國宮發表又一篇歷史性演講:《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總書記以深遠的歷史眼光、深邃的哲學理念、深厚的天下情懷,深入分析人類過去100多年的歷史啟示,深刻洞察人類前途命運和時代發展趨勢,提出鮮明的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

  在這篇引發國際社會巨大共鳴的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全面系統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張世界各國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總書記還坦誠回應國際社會對中國政策走向的關切,宣示中國“四個不會改變”、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不懈努力的堅定決心。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及時回應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的重大時代命題,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中國引領世界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在全球肆虐,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愈發凸顯出其重大現實意義和價值。重溫這篇歷史性演講,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對于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振聾發聵的時代強音

  風云激蕩的世界,呼喚新的價值引領;氣象萬千的東方大國,擎起時代的旗幟。

  2013年3月23日,莫斯科,習近平總書記當選國家主席之后的首訪之地。偌大的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會議廳座無虛席,全體師生凝神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縱貫古今、娓娓道來,闡述中國對世界形勢的看法和對國際關系的立場主張,呼吁國際社會樹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意識,首次闡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2015年9月28日,紐約,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首日。習近平總書記登上講臺,聲音堅定有力:“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讓鑄劍為犁、永不再戰的理念深植人心,讓發展繁榮、公平正義的理念踐行人間。”話音落下,掌聲經久不息。

  ……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外多個場合反復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向世界清晰傳遞對于人類文明走向和世界前途命運的中國判斷、中國主張。從莫斯科到海南博鰲,從紐約聯合國總部到日內瓦萬國宮,從“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到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從雙邊會晤到多邊舞臺,從主場外交到國際會議,一場場演講、一次次懇談,中國聲音引發全球共鳴。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被寫入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安理會、人權理事會以及聯合國大會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等機構的多項決議中,有力推動這一理念變成全球性共識。圖為2017年3月20日,中國代表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三十四次會議上代表發展中國家發言。3天后,人權理事會通過決議,明確表示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新華社記者 徐金泉/攝

  為什么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蘊含著怎樣的歷史邏輯?凝結著怎樣的戰略思考?

  在《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篇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回顧近代以來的人類發展歷史,總結人類社會前行的歷史規律,分析人類所處的時代環境,從“人類從哪里來、現在在哪里、將到哪里去”這個“最基本的問題”入手,深刻揭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產生的歷史原因、時代背景以及基本遵循。

  ——觀歷史,最近100多年,“人類經歷了血腥的熱戰、冰冷的冷戰,也取得了驚人的發展、巨大的進步”。“這100多年全人類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與發展。然而,這項任務至今遠遠沒有完成。”

  ——看現實,“人類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全球命運與共、休戚相關”,“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同時,人類也正處在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

  ——望未來,“地球是人類唯一賴以生存的家園,珍愛和呵護地球是人類的唯一選擇”。“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是各國人民的期待,也是我們這一代政治家應有的擔當。”

  “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目標。”300多年來,國際關系演變積累的主權平等、和平和解、法治正義、開放包容、人道主義等一系列公認的原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基本遵循。正是基于對人類歷史的深刻分析、對現實世界的深刻洞察、對時代大勢的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向國際社會申明“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該由各國共同書寫,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該由各國共同分享”的中國主張,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指出了新思路、描繪出新藍圖。在7年多波瀾壯闊的實踐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不斷豐富完善,形成了科學完整、系統周密的理論體系,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寫入黨章、載入憲法。

  中國方案,全球矚目。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一經提出,就以振聾發聵的力量引發強烈反響,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廣泛的認同和支持,被有識之士譽為“中國為地球村提供的一把發展的鑰匙”、“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幾年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先后被寫入國際多邊機制的宣言和成果文件,寫入聯合國多項決議,顯示出強大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在國家層面,中國與越來越多的友好伙伴構建起雙邊命運共同體;在地區范圍,各方已就打造周邊、亞太、中國—東盟、中非、中阿、中拉命運共同體達成共識;在全球領域,中方倡議構建網絡空間、核安全、海洋、衛生健康等命運共同體,得到積極響應……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順應了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時代潮流,站在全人類整體利益的高度審視國與國關系,展現出宏闊的全球視野和世界胸懷。這一理念繼承和發展了新中國不同時期重大外交理念和主張,反映了中外優秀文化和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適應了新時代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歷史性變化,指明了世界發展和人類未來的前進方向,對中國的和平發展、世界的繁榮進步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人類命運共同體,顧名思義,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系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目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實現,關鍵是要訴諸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在這篇演講中圍繞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伙伴關系、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等五個方面提出行動方案,并以“打造一把精巧的瑞士軍刀”的精妙比喻,向國際社會傳遞行則將至、做則必成的堅定信心。

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

  自古以來,和平就是人類最持久的夙愿。有了和平穩定,人類才能更好實現自己的夢想。

  “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歷史一再證明,沒有和平就沒有發展,沒有穩定就沒有繁榮。”“國家無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應該做和平的維護者和促進者,不能這邊搭臺、那邊拆臺,而應該相互補臺、好戲連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國際場合一再呼吁消除戰亂、維護和平,倡導國際社會團結起來為締造和平、捍衛和平而努力。

  在這篇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回溯人類戰爭與和平的歷史,從正反兩個方面深刻闡述和平的無比珍貴、戰爭的慘痛教訓,指出“國家和,則世界安;國家斗,則世界亂”。和平來之不易,和平需要爭取,和平需要維護。歷史和現實啟迪人們:溝通協商是化解分歧的有效之策,政治談判是解決沖突的根本之道。只要懷有真誠愿望,秉持足夠善意,展現政治智慧,再大的沖突都能化解,再厚的堅冰都能打破。“我們的先輩建立了聯合國,為世界贏得70余年相對和平。”總書記發出倡議,“要完善機制和手段,更好化解紛爭和矛盾、消弭戰亂和沖突”。

  在這篇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提出務實建議:一是“國家之間要構建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伙伴關系”。大國之間,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構建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關系”;大國對小國,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獨尊、強買強賣的霸道”。二是“任何國家都不能隨意發動戰爭,不能破壞國際法治,不能打開潘多拉的盒子”。三是對核武器這一懸在人類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應該全面禁止并最終徹底銷毀,實現無核世界”。四是在深海、極地、外空、互聯網等領域,要秉持和平、主權、普惠、共治原則,“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競技場”。

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安全相互關聯、彼此影響,安全問題聯動性、跨國性、多樣性突出,世上沒有絕對安全的世外桃源,沒有一個國家能實現脫離世界安全的自身安全,也沒有建立在其他國家不安全基礎上的安全,他國的威脅也有可能成為本國的挑戰。鄰居出了問題,不能光想著扎好自家籬笆,而應該去幫一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安全應該是普遍的、平等的、包容的,鮮明倡導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為加強全球安全治理指出了切實可行的路徑。共同,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個國家安全;綜合,就是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合作,就是要通過對話合作促進各國和本地區安全;可持續,就是要發展和安全并重以實現持久安全。

  疫情以來,中國發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義行動,向多國提供了口罩2000多億只、防護服20億件、檢測試劑盒8億份,承擔起全球抗疫物資最大供應國的責任,有力支持全球疫情防控。圖為2020年4月13日,全球最大運輸機AN225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裝載國際防疫物資。 中新社記者 佟郁/攝

  在這篇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重申這一新的安全觀,并著重從三個方面對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提出倡議:

  關于恐怖主義,總書記指出,“恐怖主義是人類公敵。反恐是各國共同義務,既要治標,更要治本”。“要加強協調,建立全球反恐統一戰線,為各國人民撐起安全傘”;

  關于難民危機,總書記指出,“危機需要應對,根源值得深思”。“聯合國難民署、國際移民組織等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動員全球力量有效應對”。“恐怖主義、難民危機等問題都同地緣沖突密切相關,化解沖突是根本之策。”“當事各方要通過協商談判,其他各方應該積極勸和促談,尊重聯合國發揮斡旋主渠道作用”;

  關于重大傳染病流行問題,總書記指出,“禽流感、埃博拉、寨卡等疫情不斷給國際衛生安全敲響警鐘”。“世界衛生組織要發揮引領作用,加強疫情監測、信息溝通、經驗交流、技術分享”,“國際社會應該加大對非洲等發展中國家衛生事業的支持和援助”。在今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形勢下,更顯總書記4年前的呼吁是多么英明的前瞻警示!

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

  2020年11月15日,東盟十國和中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這標志著歷經8年談判后,世界上人口最多、成員結構最多元、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在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抬頭的情勢下,這一協定的全面簽署對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促進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建設后疫情時代共同繁榮的世界,提供了新的強大推動力。

  天空足夠大,地球足夠大,世界也足夠大,容得下各國共同發展繁榮。一些國家越來越富裕,另一些國家長期貧窮落后,這樣的局面是不可持續的。水漲船高,小河有水大河滿,大家發展才能發展大家。各國在謀求自身發展時,應該積極促進其他國家共同發展,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各國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國際場合反復強調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重要性。在這篇演講中,總書記再次指出,“發展是第一要務,適用于各國。各國要同舟共濟,而不是以鄰為壑”。一是各國特別是主要經濟體要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兼顧當前和長遠,著力解決深層次問題;二是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創新驅動,進一步發展社會生產力、釋放社會創造力;三是要維護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支持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體制,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經濟全球化是歷史大勢,促成了貿易大繁榮、投資大便利、人員大流動、技術大發展。”在這篇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回顧總結本世紀初以來經濟全球化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再次強調“經濟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確的”。針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發展失衡、治理困境、數字鴻溝、公平赤字等負面效應,總書記客觀辯證地指出,“這些是前進中的問題,我們要正視并設法解決,但不能因噎廢食”。近年來,個別國家奉行你輸我贏的舊思維,動不動就發動貿易戰,甚至揮起制裁大棒,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不時抬頭。總書記在演講中直言不諱地指出,“如果搞貿易保護主義、畫地為牢,損人不利己”。

  如何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使之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習近平總書記在演講中強調指出,一方面“要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勇于進行社會變革。另一方面“也要從現實中尋找答案”,“加強協調、完善治理,推動建設一個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著力解決公平公正問題”。

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

  2019年5月15日,一場豐富多彩的文明盛宴——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來自亞洲47個國家和五大洲的嘉賓齊聚一堂,共商文明發展之道,共話合作共贏大計,共繪人類美好未來。這次大會為促進亞洲乃至世界各國文明開展平等對話、交流互鑒、相互啟迪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新平臺。

  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多種宗教,共同構成了絢爛多彩的人類文明圖譜。如何看待不同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間是沖突還是對話、是對抗還是合作,一直是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在這個問題上,個別人總是別有用心地鼓噪所謂“文明優越論”、“文明沖突論”,甚至將其作為制造地區沖突、恐怖主義的借口。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思考當今世界不同文明交往共處面臨的突出問題,站在推動世界文明和諧共存、人類和平共處的高度,鮮明地闡述了中國的文明觀,向世界描繪出一幅文明交流互鑒、人類命運與共的美好圖景。在這篇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從文明是多彩的、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是包容的等幾個方面再次深刻闡發關于文明交流互鑒的中國立場、中國主張:

  ——“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物之不齊,物之情也。”不同歷史和國情,不同民族和習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豐富多彩。多樣帶來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產生進步,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鑒的價值。

2019年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開幕。圖為當晚舉行的規模盛大的亞洲文化嘉年華。 新華社記者 陳建力/攝

  ——“文明沒有高下、優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別。”每種文明都有其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都是人類的精神瑰寶。各種人類文明在價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無是處的文明,人類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鑒的前提。

  ——“文明差異不應該成為世界沖突的根源,而應該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文明的差異不應該成為交流的障礙,更不能成為對抗的理由,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沖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那種認為自己的人種和文明高人一等,執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企圖建立單一文明的天下,在認識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災難性的。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同文明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文明交流互鑒不應該以獨尊某一種文明或者貶損某一種文明為前提,應該是對等的、平等的,應該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應該是強制的、強迫的,不應該是單一的、單向的。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促進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共同前進,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

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

  “團結一心,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提振雄心,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增強信心,堅持綠色復蘇的氣候治理新思路。”

  2020年1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針對解決全球氣候變化挑戰增多、氣候治理難度加大等問題,提出中國倡議,為全球氣候治理進一步把脈定向、加油助力。

  建設生態文明關乎人類未來。面對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唯有攜手合作,才能有效應對全球性環境問題;只有并肩同行,全球生態文明之路才能行穩致遠。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以來的理念和主張。在這篇演講中,總書記再次指出:“人與自然共生共存,傷害自然最終將傷及人類。空氣、水、土壤、藍天等自然資源用之不覺、失之難續。”“我們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用破壞性方式搞發展。”

  如何跳出破壞性發展的惡性循環,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習近平總書記以充滿中國智慧和哲理的倡議指明出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具體來說,就是“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平衡推進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關鍵是落實好2015年各國領導人以最大的政治決心和智慧推動達成的《巴黎協定》。總書記指出,這一協定的達成是“全球氣候治理史上的里程碑”,“不能讓這一成果付諸東流。各方要共同推動協定實施”。總書記作出莊嚴承諾:“中國將繼續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百分之百承擔自己的義務。”

  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歷來重信守諾,不僅為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作出重要貢獻,也是落實《巴黎協定》的積極踐行者。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宣布中國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12月的氣候雄心峰會上,總書記進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這些莊嚴承諾,鮮明體現出中國的雄心壯志、大國擔當,必將帶動各國為全球環境治理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擔當

  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是倡導者,更是負責任、有擔當的實踐者。

  2020年,面對疫情持續蔓延的嚴峻形勢,習近平總書記通過視頻、電話、信函等形式密集開展“云”外交,出席多場重大多邊活動,提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重大倡議,給疫情籠罩下的世界注入信心和力量。中國在自身疫情防控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積極響應聯合國發起的全球人道應對計劃,向世衛組織提供資金援助;發起新中國成立以來援助時間最集中、涉及范圍最廣的緊急人道主義行動,向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派出醫療專家組、提供抗疫援助、出口防疫物資,并宣布兩年內提供20億美元國際援助、與聯合國合作在華設立全球人道主義應急倉庫和樞紐、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同G20成員一道落實“暫緩最貧困國家債務償付倡議”等重要舉措,以實際行動模范踐行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克羅地亞佩列沙茨跨海大橋由中國企業聯合體承建,大橋開通后,不僅將大大改善交通難題,對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等都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8年施工至今,該海域的海豚沒有受到工程打擾,它們在水中跳躍嬉戲的視頻不時出現在社交網絡上。圖為2020年2月1日佩列沙茨跨海大橋施工現場。 新華社記者 高磊/攝

  “中國人始終認為,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面向未來,很多人關心中國的政策走向,國際社會也有很多議論。在這里,我給大家一個明確的回答。”在這篇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用樸素的語言精到闡述中國與世界休戚與共、密不可分的關系,以歷史、現實與未來相結合的寬廣視角講述中國故事,擲地有聲地宣示“四個不會改變”的堅定決心和莊嚴承諾:

  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不會改變。“幾千年來,和平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中,刻進了中國人民的基因里。”“中國人民深信,只有和平安寧才能繁榮發展。”“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靠的不是對外軍事擴張和殖民掠奪,而是人民勤勞、維護和平。”習近平總書記在演講中引經據典、提煉概括中華文明崇尚和平的優秀特質,回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熱愛和平、追求和平的歷程,從正反兩個方面深刻闡明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根源所在、道理所在。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外交辭令,而是來源于中華文明的深厚淵源,是從歷史、現實、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結論,是思想自信和實踐自覺的有機統一。總書記誓言鏗鏘:“無論中國發展到哪一步,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范圍。”中國是這么說的,在實踐中也是這么做的,將來還會一直這樣做下去。

  中國促進共同發展的決心不會改變。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中國是促進共同發展的堅定力量,中國發展對世界各國是重要機遇。在這篇演講中,總書記用中國對外援助、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等大量事實印證中國發展對全球發展已經作出以及將要作出的重大貢獻,鄭重重申:“中國將繼續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將自身發展機遇同世界各國分享,歡迎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順風車’。”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10多年間,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持續保持在30%左右;70多年來,中國8.5億貧困人口已經成功脫貧,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已經同13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近200份合作文件,一大批項目落地開花,共建“一帶一路”走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為世界各國發展帶來越來越多的機遇。

  中國打造伙伴關系的決心不會改變。朋友多了,路才好走。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基礎之上的伙伴精神是國家之間交往最寶貴的財富,是各國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的最好選擇。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率先把建立伙伴關系確定為國家間交往的指導原則,互惠互利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已同100多個國家和區域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關系,形成了遍布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為自身發展營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和戰略支撐。在這篇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重申中國與不同層次伙伴發展合作關系的基本遵循:大國關系框架是總體穩定、均衡發展,同美國發展新型大國關系,同俄羅斯發展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同歐洲發展和平、增長、改革、文明伙伴關系,同金磚國家發展團結合作的伙伴關系;同發展中國家,原則是繼續堅持正確義利觀,深化務實合作,實現同呼吸、共命運、齊發展;同周邊國家,原則是按照親誠惠容理念深化互利合作;同非洲國家,秉持真實親誠政策理念共謀發展;推動中拉全面合作伙伴關系實現新發展。

  中國支持多邊主義的決心不會改變。“多邊主義是維護和平、促進發展的有效路徑。”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世界主要國家達成合作共識,建立了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多邊機制,為戰后世界和平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作為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國和第一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國家,中國一向支持聯合國的事業,日益成為多邊事務的積極參與者,加入了幾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間國際組織,加入了500多項國際公約,忠實履行國際義務、恪守國際承諾。近年來,面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不斷上升,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呼吁要堅持多邊主義,不搞單邊主義,加強和完善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全球治理體系,拒絕個別國家以本國利益優先為名行使霸權。在這篇演講中,總書記以“四個堅定維護”鄭重申明中國捍衛多邊主義的不變立場:“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石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堅定維護聯合國權威和地位,堅定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總書記在演講中還專門提及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的情況。該基金正式投入運營5年多來,中國持續向其注資,已支持多個項目,涵蓋多個領域,惠及一大批發展中國家。

  千百年來,“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夢想始終是人類心中不滅的明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從歷史深處走來,在時代風云中淬煉,向著光明前景進發。大步走向民族復興的中國與世界同舟共濟、攜手并進,必將書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嶄新篇章,迎來人類發展進步更加美好的明天。

標簽 -
網站編輯 - 張芯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年人在线观看视频 | 欧美成人精品 | 久久精品小短片 | 黄色免费在线观看网址 | 亚洲精品久久区二区三区蜜桃臀 | 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 | 99热最新网址 | 久久一区二区av | 欧美午夜一区 | 久久久精品久 | 午夜影视免费片在线观看 | 亚洲男人天堂网 | 天天激情综合 | 国产黑丝av | 久久一热 | 国产黄色大片 | 中文一区| 久久专区 | 久久久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 成人免费毛片片v | 污片在线免费观看 |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久 | 狠狠的日 | 日韩综合在线 | 亚州综合在线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 |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 狠狠的干 | 韩日av在线 | 欧美日韩a | 久久伊人精品 | 久草中文网 | xxx视频| 视频在线亚洲 | 国产激情免费视频 | 国产激情在线 | 福利社午夜影院 |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中文在线a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