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勛章”獲得者:“百歲醫者”辛育齡
圖為1980年1月16日,辛育齡(中)在內蒙古結核病院與胸外科醫師討論病例(翻拍照片)。 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攝
辛育齡,新中國胸外科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戰爭時期,曾與白求恩并肩戰斗,多次沖上前線救治傷員。和平年代,長期致力于我國胸外科事業創建和發展,是我國人體肺移植手術第一人,在胸外科領域多個方面取得“從0到1”的突破,為我國衛生健康事業創新發展作出卓越貢獻。
辛育齡,1921年2月生,1939年7月入黨,河北高陽人,中日友好醫院原院長、胸外科主任,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1939年,辛育齡被派往白求恩醫療隊擔任司藥。在炮火紛飛的前線,多次目睹白求恩不肯撤退、鎮定地為傷員做完手術,辛育齡萌生了學醫報國的念頭。1956年,辛育齡從蘇聯獲得醫學副博士學位回國后,到中央結核病研究所(后改名北京結核病研究所)工作,組建胸外科。從1958年到1980年,他牽頭舉辦培訓班,為全國培養出1000余名胸外科技術骨干,指導各地40多所醫院建立胸外科。1970年,辛育齡主刀實施了首例運用一根針針刺麻醉下肺切除手術,轟動了醫學界。他先后做了1400多例針麻肺切除手術,成功率高達98%。針麻手術推動了我國針灸鎮痛原理的研究工作,為中國針灸療法走向世界作出了貢獻。1979年,辛育齡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兩例人體肺移植手術。當時,全世界也只做了42例。
“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個好醫生,做一棵無影燈下的‘不老松’”。1954年到2004年間,辛育齡共完成胸外科手術1.5萬多例。他89歲時因無法站立才戀戀不舍地離開了臨床。辛育齡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先進工作者”等稱號。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與黨同齡的辛育齡榮獲“七一勛章”。
標簽 -
網站編輯 - 張芯蕊
校對 -喬雪 趙夢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