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屋村的好日子
貴州日報記者 李 坤 《求是》雜志記者 蔡春玲
2021年2月3日,農歷牛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調研時專程來到畢節市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化屋村看望苗族鄉親,囑咐大家要鞏固脫貧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把產業發展好,把鄉村建設得更好。化屋村干部群眾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在苗寨生動描繪。
甜美生活蒸蒸日上。回憶起2021年2月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他們一家時的情景,趙玉學仍難掩激動:“總書記來到我們家中,和我們一起包黃粑,還問了我們生活情況,他很關心我們老百姓,祝福我們日子越過越甜美。”
趙玉學一家以前住在不通水、不通電、不通路的麻窩寨,在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幫助下住上了二層小樓,水電路都通到了家。總書記的到來鼓舞著一家人努力創造更加甜美的生活,原本在外地打工的他,決定留在村里創業。2021年,趙玉學開起了農家樂,注冊了“趙玉學黃粑”商標,生產銷售竹葉黃粑,一年下來收入近20萬元。“今年我打算擴大生產規模,把產業做大。”趙玉學說,“希望總書記再來化屋村看看,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
“20世紀80年代的化屋村人均耕地面積少,糧食短缺是常態,許多人家都要靠借糧維持,實在沒吃的,就只有吃山上的野果充饑。”駐村工作隊員楊國鋒是土生土長的化屋村人,提及過去,他深有感觸。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一系列精準脫貧政策推動下,化屋村實現了巨變。2017年,易地扶貧搬遷讓34戶154名苗族同胞告別了原來水電不通、交通不便、住房簡陋的生活環境。“村民搬遷到安置點后,一部分外出務工,一部分到村里的合作社就業,一部分搞特色種植養殖、旅游服務、刺繡蠟染等產業。2021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304元。”楊國鋒告訴記者。
化屋村之變,是“全面小康,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的生動寫照。
指尖技藝變指尖經濟。化屋村苗繡商店內,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苗繡服裝、特色小飾品琳瑯滿目;苗繡車間里工人飛針走線,忙著趕制訂單。作為苗族民間傳承的刺繡技藝,苗繡做工精細、工藝復雜,并以美觀的構圖、濃郁的民族風格、豐富的色彩聞名于世,被稱為藏在深山里的“高級定制”。
在化屋村考察調研時,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大家,特色苗繡既傳統又時尚,既是文化又是產業,不僅能夠弘揚傳統文化,而且能夠推動鄉村振興,要把包括苗繡在內的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好、發展好。
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讓化屋村苗繡車間負責人楊文麗銘記在心。2021年,楊文麗成立蠟染刺繡公司,截至目前,共吸納20余名苗族婦女穩定就業,還有70余名繡娘在家制作后以計件方式獲取報酬,公司成立當年總銷售額就達400多萬元。
“我家有四口人,我以前在家里帶小孩,沒有什么收入。現在能夠在車間工作,每個月有3000元左右的工資,日子越來越好了。”在苗繡車間工作的村民張應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一系列精準脫貧政策推動下,化屋村人的日子越過越甜。易地扶貧搬遷實現了水電路三通,產業發展實現了收入水平穩步提高,生態保護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圖為化屋村扶貧搬遷安置點。 貴州日報報刊社供圖 史開心/攝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從種地為生到農家樂、民宿遍地開花,苗繡、黃粑等特色產業也在化屋村漸次興起。
綠水青山不負人。化屋村口的烏江河面上,游船往來穿梭,水鳥翩翩起舞,水聲、鳥鳴和游客的歡笑聲相互交織,勾勒出一幅和諧畫卷。
在貴州考察調研時,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化屋碼頭,沿江岸步行察看烏江生態環境和水質情況,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努力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過去,網箱養魚、沿河捕撈等讓烏江六沖河段受到嚴重污染”,化屋村黨支部書記許蕾說,“烏江變成了‘污江’”。2018年,烏江全面禁漁,經過鐵腕治污,如今重現了一江清水向東流的美景,六沖河化屋流域水質達Ⅰ級標準。
坐擁綠水青山的化屋村,引得游客紛至沓來,讓村民尤榮利看到商機。2018年,尤家三兄弟成立公司經營兩艘觀光游船。“最忙的時候,我一天跑了五趟,幾乎沒有休息過。”尤榮利說,兩艘游船去年全年收入超過30萬元。在經營游船的同時,三兄弟又看到了餐飲業的發展空間。2021年國慶前夕,三兄弟把家里簡單裝修,進行試營業,成效不錯。今年,他們打算在餐飲上做精做好,為家鄉的旅游發展創口碑。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數據顯示,2021年化屋村接待游客人數接近54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過2.5億元。
記者手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之后,要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化屋村抓住產業振興這個關鍵,大力推動苗繡等特色產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持續書寫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養在深閨”的苗繡走出大山,不僅傳承弘揚了傳統文化,還有力發展了文化產業;堅持綠色發展這個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讓老百姓盡享清水綠岸,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空間……化屋村干部群眾把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轉化成前行的強大動力,把日子過成了很多人羨慕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