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農場豐收了
《求是》雜志記者 李民圣 兵團日報記者 馬軍權
整齊的街道兩旁,樹木成行、花團錦簇;田地里,職工群眾鉚足干勁忙秋收;車間內,工人們加班加點忙生產……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共青團農場,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映入眼簾。
2014年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冒雨來到這里,親切看望慰問兵團干部職工群眾,了解農業機械化發展情況。總書記為兵團工作把脈定向,要求把兵團真正建設成為“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
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如春風雨露激勵著共青團農場干部職工群眾。8年多來,農場干部職工群眾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認真踐行兵團精神,忠誠履行職責使命,交出了一份份亮麗的成績單。
持續改革創新,農業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在共青團農場一望無際的棉田里,一朵朵棉花開得正旺,一輛輛采棉機來回穿梭。今秋,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8年多來,共青團農場不斷引進新品種、新技術,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推動農業生產向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邁進。以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為突破口,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率達100%,居全國領先水平。共青團農場還大力發展以衛星導航播種、精量播種、自動滴灌、平衡施肥、視頻田管、水情監測、無人機植保作業等信息技術為主導的精準農業技術和智慧農業技術,并廣泛應用到農業生產和管理各個環節。
“這是當年總書記考察時所看機型的升級版,采摘效率比過去提升50%以上,大幅提高了棉花種植戶的綜合收益。”走進位于共青團農場的新疆準葛爾銀豐農機裝備有限公司,該公司董事長吳蜀偉指著一臺六行自走式打包采棉機告訴記者。近年來,該公司積極探索“互聯網+農機專業化”服務新模式,打造了全國首個“互聯網+棉花機采服務”平臺,已從當年采棉單一業務,拓展到開展集機車租賃、農機銷售、機車維修、培育全鏈條技術人員等業務為一體的綜合農事服務。
全國節水灌溉示范基地、農業機械化推廣基地、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從種到收全程機械化,種了30多年的地,越種越輕松。”該農場五連職工袁家強感慨地說,“成本節約了,收入增加了,是我們最深刻的感受。”共青團農場在現代農業之路上越走越穩。
推動產業振興,綜合實力穩步壯大。壯大綜合實力,離不開產業支撐。緊扣“建鏈、延鏈、強鏈、補鏈”發展思路,共青團農場結合自身特色優勢,全力打造種植規模化、釀造專業化和銷售品牌化的葡萄酒產業集群。
經過多年努力,共青團農場建成1萬余畝優質葡萄種植基地,年加工葡萄酒能力達1.8萬噸。以葡萄酒產業為基礎,持續引進國內知名企業,形成產業鏈條完整的葡萄酒產業集群,并推動以葡萄酒為主體的文化旅游產業穩步發展。葡萄酒產業正帶動越來越多的職工群眾增收致富。同時,共青團農場因地制宜發展水產養殖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助推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圖為位于共青團農場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設施農業示范園的連棟溫室大棚。該示范園占地面積600畝,目前已建成各類溫室大棚160余座,年產無公害果蔬2000余噸,已成為周邊地區重要的果蔬供應基地。 邵忠新/攝
通過做優一產、做特二產、做強三產,合理優化農業結構,共青團農場實現了團場增效、職工增收。2021年,共青團農場地區生產總值達11.75億元,比2014年翻了近一番;連隊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的1.6萬元增加到2021年的2.9萬元。
“團場年年都有新變化,現在我們住進了新樓房,開上了小轎車,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我們打心眼里感念黨的恩情。”共青團農場二連職工戶文顯高興地告訴記者。
發揚兵團精神,精心培育新時代戍邊人。提高維穩戍邊能力,人才是關鍵。近年來,共青團農場牢記囑托,著力建設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干部人才隊伍,匯聚成維穩戍邊的新生力量。
“2014年總書記接見農場干部職工群眾時鼓勵我們說,正是有成千上萬的有志青年扎根邊疆,才保證了屯墾戍邊事業后繼有人。”金剛,曾經的一名大學畢業生,現在的共青團農場黨政工作辦公室主任,回憶起那難忘的一幕,仍然難掩激動之情:“今后我會繼續努力,傳承弘揚兵團精神,把個人奮斗融入兵團維穩戍邊火熱實踐,像沙漠胡楊一樣把根深深地扎下去。”
近年來,越來越多像金剛那樣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才來到共青團農場,在這片熱土上安下心、撲下身、扎下根,積極投身新時代兵團維穩戍邊事業。
兵團成立以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一代代兵團人接續奮斗,譜寫了“沙漠變綠洲、戈壁建新城”的壯美詩篇,鑄就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深深融入共青團農場干部職工群眾的血液里、化在日常行動中。干部職工群眾正在用好這一寶貴財富,凝聚起感恩奮進的強大動力,努力形成新時代兵團維穩戍邊新優勢。
記者手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是新疆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共青團農場發生的巨大變化,正是兵團廣大干部職工群眾牢記總書記囑托,推動高質量發展,壯大綜合實力,提高維穩戍邊能力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