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新氣象
《求是》雜志記者 吳曉迪 四川日報記者 蔣君芳
從峨邊彝族自治縣縣城出發,車子攀上海拔1300多米的宋家山麓,晨霧氤氳,清新的空氣里透著青草香。一路上,背著背簍、騎著摩托車下山的村民絡繹不絕,彝歷新年快到了,大家都忙著置辦年貨。
11月18日早上8點,阿牛古機一家穿著彝族盛裝來到新林鎮茗新村村委會前的廣場,與等候在這里的另外幾家人會合。“每年過年前,我們都要拍一張‘全家福’。”他說,這是5年前就有的約定。那一年,茗新村剛成立,是當時四川最“年輕”的行政村。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茗新村不僅擺脫了貧困,還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
“絕對貧困問題解決了,老鄉們過上了好日子,但還要繼續努力往前走,讓生活越來越美好”。阿牛古機想起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延安講過的這段話,高興地說:“我們要用拍照的方式,把越來越紅火的日子記錄下來。”
繁忙的工地:做強新產業。從廣場出來,沿著蜿蜒的硬化村道繼續向上,幾棟鋼架結構的房子已然矗立。一張鳥瞰圖揭秘了這塊工地的未來:一個鑲嵌于茶園之間的農文旅產業園區項目。“這邊是民宿的親子套房,坡下是餐廳,前面是燒烤區……”在茗新村黨支部書記張俊林的介紹中,眼前的場景立體可感。
成昆鐵路復線通車在即,給茗新村安上了發展“加速器”,加快了農文旅產業園區項目的推進步伐。“要過彝歷新年了,但項目的施工人員還在增加哦。”施工方現場負責人張世勇介紹,當天有150多名工人在同時作業,8棟民宿的鋼結構焊接工作這兩天就能完成,然后就進入內裝階段,確保11月底完工。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如何優先發展?產業支撐很重要。”新林鎮鎮長阿庫達枝介紹,項目的實施就是把茗新村的資源優勢轉化成產業優勢,為茗新村的鄉村振興提供更穩固的產業支撐。
沿著村道再往上走,就是村里的艾草加工廠和東西部協作農光互補產業示范園。路邊,“坡改梯”的層層梯田里,一周前才種下的茶苗透出新綠。“除了種植茶葉外,明年烏天麻的種植加工規模還要擴大,還要種300畝艾草。”張俊林有信心,一個個項目變成現實之后,村集體年收入將從現在的每年119萬元基礎上持續增加。
紅火的超市:樹立新風氣。村民吉奪衣曲家的超市,是村里的積分超市。超市不大但貨品齊全,貨架上方的白墻上用紅字寫著:積分改變習慣,勤勞改變生活。
積分超市是2020年7月開張的,村民們在這買東西,用積分兌換就行。積分要靠自身良好的行為習慣去掙。吉奪衣曲說,“總書記告訴我們,脫貧致富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積分超市讓文明鄉風看得到摸得著,給村里帶來了新的氣象。”正說著,一個黝黑的漢子走進超市。來人叫各比達哈,家住茗新村三組。“過年殺了豬,買點鹽巴回家做臘肉。”說著他便拿出積分卡遞給吉奪衣曲。6月底各比達哈母親離世,他聽從村干部建議,沒有過度操辦,也遵照新民約用禮金代替了活畜。“不僅受了表彰,還成了我們村的積分王,現在村里婚喪嫁娶都是按新風俗辦了。”吉奪衣曲說道。
圖為2022年11月18日,茗新村村民身著節日盛裝,前往太陽廣場慶祝彝歷新年,暢想新征程新生活。 陳俊逸/攝
各比達哈走后,吉奪衣曲的侄子吉奪拉尼趕忙從倉儲室搬出貨物補貨。從16歲開始,吉奪拉尼就跟著父親一起外出務工。“外出務工也能得積分呢。”23歲的吉奪拉尼笑著指了指墻上張貼的《茗新村“積分超市”管理辦法》,上面寫著:外出務工男性年收入超過3萬元的,獎勵100分。“這個100分我是拿到了的。”
歡樂的廣場:暢想新生活。“音響好久到?音樂放起來,大家才好跳舞咧。”村里的太陽廣場上,身著節日盛裝的村民們已在篝火前等候。一輛三輪摩托車的聲音由遠及近,彝族小伙尼里烏了載著音響設備從山坡上下來。
“這個小伙子勤快得很,腦子靈活,會掙錢。”在茗新村,30歲的尼里烏了小有名氣。幾年前,外出務工回來后,他留在村里搞起了養殖業,雞、羊、豬都養過。村上引入農產品加工企業后,他又尋思著給企業提供綠植服務,搗鼓出幾片地開始種植花卉。
“明年我要開村上的第一家農家樂。”麻利地調試好音響之后,尼里烏了信心滿滿地講述自己的計劃。“村上的農文旅產業園項目就要建好了,到時候游客來了,肯定需要用餐,我要做特色的彝家風味給他們品嘗。”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暢聊著新年計劃。一周前才從成都務工回來的冷冷盧子也加入了話題。“聽村干部說,民宿建好后要招服務員,我已經報名了。如果能選上,我就不出去了,一個月保底有2000元左右,干得好還有提成,還有保險,最關鍵是能照顧家里。”
“現在越來越多村民選擇離土不離鄉。”村支書張俊林說,“這激勵我們努力把村子建設得更好,建成黨的二十大描繪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廣場上的篝火越燒越旺了,每個人的心里都暖暖的。
記者手記: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反映了億萬農民對建設美麗家園、過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茗新村干部群眾努力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創造美好生活的強大動力,做強農文旅融合等新產業,樹立勤勞致富新風氣。